血液检查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是指“通过血液分析检查,确定人体贫血、胆固醇、糖尿病、各种感染、肾功能、钙、肝功能、血液疾病及躯体异常等情况的检查。它是医院最常见的化验内容之一。血液检查应由医嘱指定,医生使用检查结果明确或支持诊断,监督或决定治疗手段,并对未确定的病情作出筛查。
1、红细胞计数(RBC)
男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10 12-5.0×10 12个/L(350万-500万个/mm3)。
儿童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30万个/mm3)。
2、血红蛋白测定(Hb)
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3、白细胞计数(WBC)
成人4×109-10×109/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109-20×109/L(15000-20000/mm3)。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0.01-0.05(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0.5%-5%)。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5、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
50-300×106个/L(50-300个/mm3)。
二、出血性疾病检查
1、血小板计数(PLT)
100×109-300×109个/L(10万-30万个/mm3)。
2、出血时间测定(BT)
纸片法1-5min。
3、凝血时间测定(CT)
活化法1.14-2.05min;试管法4-12min。
异常结果
1、红细胞计数(RBC)
红细胞减少, 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
(1)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2)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
(1)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2)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3)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1)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2)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3)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4)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5)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
(6)单核细胞增高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疟疾等。
5、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
(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二、出血性疾病检查
1、血小板计数(PLT)
(1)血小板计数增高见于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后、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
(2)血小板计数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尿毒症等。
2、出血时间测定(BT)
出血时间延长见于血小板大量减少和血小板功能缺陷、急性白血病、坏血病等。
3、凝血时间测定(CT)
(1)延长见于凝血因子缺乏、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纤溶活力增强、凝血活酶生成不良等。
(2)缩短见于高血脂、高血糖、脑血栓形成、静脉血栓等。
需要检查的人群有软弱无力疲乏、困倦,皮肤、黏膜苍白,心悸,头晕、头痛、耳鸣、眼花、注意力不集中、嗜睡症状的人群。
不合宜人群:有明显出血倾向的人群。
检查前禁忌:一定要配合医生把姓名写正确,工整,避免同名或相类似名混淆带来不便。注意了这些,抽血会更方便、更迅速,能更好地为自己节约诊断时间。检查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体检前一天的晚八时以后,应禁食。抽血当天,不要穿袖口过小、过紧的衣服,以避免在抽血时衣袖卷不上来或抽血后衣袖过紧,引起手臂血管血肿。避免剧烈运动。重视药物的影响,告知曾使用何种药物。
检查时要求:抽血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
1、用蘸有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的脱脂棉,(边讲解边演示)对将要取血的部位(如指尖)进行消毒。
2、用已消毒的针尖刺破指尖的皮肤。
3、挤出一滴血,滴在已消毒的载玻片上。
4、另取一片载玻片作推片,将推片自血滴左侧向右移动。
5、当血滴均匀地附着在两片之间后,再将推片向左平稳地推移(两片成30~45度夹角)。
6、推出均匀的血膜。
1、服用过避孕药、甲状腺激素、甾体激素等药物的患者,因为可能会影响到检查结果,禁止近期有以上药物服药史的患者检查。
2、特殊疾病:患有造血功能减低疾病的患者,比如白血病,各种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除非该检查必不可少,尽量少抽血。
1、皮下出血:由于按压时间不足5分钟或是抽血技术不过关等原因可导致皮下出血。
2、不适感:穿刺部位可能会出现疼痛、肿胀、压痛、肉眼可见的皮下瘀斑等。
3、晕血或晕针:在抽血时,由于情绪过度紧张、恐惧、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血压下降等导致脑供血不足引发晕针或晕血。
4、感染的风险:如果使用了不洁针头穿刺就有可能有感染的风险。
肺动脉高压 冠心病 射频消融术 小儿心肌病 心脏神经官 高血压与肾 起搏器植入 小儿心律失 心律不齐 心绞痛 心脏病 心肌炎 风心病 风湿性心脏 高血压 高血脂 低血压 冠状动脉粥 变应性血管 扩张型心肌 继发性高血 窦性心律失 肥厚型心肌 心内膜炎 缺血性心肌 恶性高血压 动脉栓塞
失眠 红斑狼疮 甲亢 糖尿病 股骨头坏死 白癜风 牛皮癣 癫痫 抑郁症 前列腺炎 肺癌 肝癌 子宫肌瘤 乙肝 小儿脑瘫 不孕症 近视眼 尖锐湿疣 口腔溃疡 冠心病 痔疮 鼻窦炎 丰胸 尿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