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的CT检查是通过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T)对胸部进行检查的一种方法。胸壁检查可以发现胸片上不能显示的石棉肺伴胸膜增厚;胸腔积液时,若发现胸膜小结节或肿块,有助于转移瘤和间皮瘤的诊断;根据胸膜肿块的CT值可鉴别包裹性积液、局限性间皮瘤及胸膜外脂肪瘤;借助CT增强可以诊断胸壁血管瘤;能很好地显示肋骨骨折及肋骨的破坏。
专科分类:呼吸
检查分类:CT
适用性别:男女均适用
是否空腹:空腹
参考价格:300-500元
温馨提示:检查前禁食6小时以上,做心肌显像检查例外。小儿或危重患者要有医护人员陪同。用于诊断注射用的微量放射性药物对您及周围人无健康影响,但正在妊娠或哺乳的女性受检者,请告诉医生。
正常胸部CT层面较多,每一层面结构所表现的图像不同。如果无异常,医生会在在报告单中写平扫肺窗显示两肺纹理清晰,走向分布无异常,肺实质未见渗出或占位性病变。纵隔窗显示两肺门无增大,气管支气管通畅,强化血管及脂肪间隙清晰,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胸膜,肋骨及胸壁软组织未见异常。
1.胸壁
可以发现胸片上不能显示的石棉肺伴胸膜增厚,胸腔积液时,若发现胸膜小结节或肿块,有助于转移瘤和间皮瘤的诊断,根据胸膜肿块的CT值可鉴别包裹性积液、局限性间皮瘤及胸膜外脂肪瘤,借助CT增强可以诊断胸壁血管瘤,能很好地显示肋骨骨折及肋骨的破坏。
2.肺脏
对周围型肺癌的早期诊断有价值,发现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及肺段支气管狭窄或截断时,对诊断中央型肺癌有帮助,高分辨率CT(HRCT)可能显示胸片不能显示的弥漫性间质性病变,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还可发现胸片上不能显示的肺大泡、支气管扩张、较小的肺结核空洞等。
3.纵隔
可以发现胸片上不能发现的增大的淋巴结,根据肿块的CT值和部位,有助于纵隔肿块的定性诊断;还可用于鉴别脂肪性、囊性、实性肿块,增强扫描可诊断出肺动脉瘤及主动脉瘤。
4.CT血管造影
可用于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对亚段以上肺动脉血管分支均有较好的显示,可用于肺栓塞的诊断。
5.CT仿真内镜
可无损伤性显示段支气管及亚段支气管,能从支气管腔鼻塞和狭窄的远端观察病变,同时显示多方位的管腔外的解剖结构,且对壁外肿瘤能精确定位、确定其范围。
总的来说,胸部CT扫描有以下意义:
1.有助于对X线胸片发现的问题作出定性诊断肿块:(1)鉴别肿块为囊性、实质性、脂肪性或钙化性。(2)明确肿块的位置、范围,查明肿块与纵隔的解剖联属。
2. 根据临床需要可检出X线胸片未发现的隐性病源:(1)查明有无微小转移瘤,可显示肿瘤的存在及其部位、大小、数目,以便制订治疗方案。(2)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使某些肿块能得到组织学诊断。(3)对X线胸片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阴性,而痰瘤细胞阳性,应作CT以查明肺内瘤源。
3.CT对支气管浸润、狭窄的程度及形态逊于X线断层摄片,更次于支气管造影。
4.对病源的发现、定位及定量诊断较为可靠;对实质性肿块的定性诊断尚不够准确,直径1.5CM以下的病源不能显示。
1、检查前禁食6小时以上,做心肌显像检查例外。
2、糖尿病患者请注意,在预约时向中心医务人员说明糖尿病病情。
3、用于诊断注射用的微量放射性药物对您及周围人无健康影响,但正在妊娠或哺乳的女性受检者,请告诉医生。
4、患者检查前均需提前预约,因故不能按时来检查,请提前24小时来电取消检查或重新预约时间,以免造成药物浪费。
5、小儿或危重患者要有医护人员陪同。
6、检查当日请将所有病情资料(包括病历、化验结果、超声、ECT、CT、MRI、病理、手术或治疗经过等)带至PET/CT中心。
1.体位、呼吸
常规取仰卧位,双臂上举于头两侧。扫描时需屏住呼吸,以避免呼吸活动造成的伪影,一般取深吸气末闭气。为了使每次扫描时间均在同一呼吸时相进行,扫描前需训练患者掌握呼吸深度,取得病人的良好配合。有时为了避开背部肺组织内血液坠积效应的影响以显示病灶,或为了了解胸水的流动性,鉴别包裹性积液,可改用俯卧位检查。
2.扫描范围、层厚及层间隔的选择
扫描的范围常规包括肺尖至肺底,以免遗漏病变,一般采用10mm层厚和10mm层距的连续扫描。对肺门部或肺内较小病灶可采用5mm或更薄的层厚。层厚及层距均为相同厚度的扫描理论上不会遗漏检查组织,但如病人呼吸深度掌握不好,可造成扫描层面的不连续而致遗漏检查范围。螺旋CT的容积扫描可避免产生这种现象。一般用层厚和每秒进层床速均为10mm的条件扫描(即pitch=1)。图像重建时,相邻层面可根据需要而彼此部分重叠,这样既可避免部分容积效应,也可避免遗漏病变。
高分辨率CT(HRCT)作为常规CT的一种补充,近年在胸部X线检查的运用中受到广泛重视。由于它能清晰显示肺组织的细微结构,因此主要用于弥漫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达到肺高分辨CT应具有的基本技术条件是:薄层扫描,层厚1mm~1.5mm,使用高空间分辨算法(骨重建算法),运用512×512的矩阵,同时用高kV和高mA以减少图像噪声。HRCT扫描的范围应根据临床需要而定。对常规CT发现的局灶病变,如支气管狭窄、阻塞、支气管扩张等,可在病灶处另加扫3~4层HRCT,层距3mm~5mm或1cm,以显示病灶的细节。弥漫性肺部疾患应从主动脉弓平面至右膈上,以1mm~1.5mm层厚,3cm~4cm的层距扫描,这样可以显示上、中、下肺野的病变。
3.扫描时间
应采用短时间扫描,一般为2s~4s,新型CT机扫描时间可缩短至1s或更短。螺旋CT的扫描时间与设置的扫描范围有关。如病人肺功能较好,可以一次屏气完成全胸部的扫描。如病人不能屏气足够长的时间,可将胸部扫描范围分为上下两部,分两次屏气完成检查。但需要注意,所设置的两次扫描范围应有部分重叠,以避免两次屏气时因呼吸深浅度不一致而造成检查部位的遗漏。
4.造影检查
造影增强的目的是增加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对比。因胸部具有良好的自然对比,故一般不需造影增强,但对于显示胸部的血管性病变,鉴别纵隔内肿块或增大淋巴结与大血管,了解病变与血管的关系,以及显示合并肺不张的肿块的大小、范围,则可用造影增强检查。一般采用静脉团注法(bolus injection),也可用快速静脉滴注法,能取得较好的增强效果。
5.窗技术
由于构成胸部的组织复杂,CT值的范围较宽,肺组织与胸壁、纵隔的密度差较大,因此需用两种不同的窗宽窗位分别观察肺野和纵隔,即肺窗和纵隔窗。肺窗的窗宽常用1000Hu~1500Hu,窗位-400Hu~-700Hu,适于显示肺实质。纵隔窗所用的窗宽为300Hu~500Hu,窗位为 30Hu~60Hu,适于显示纵隔内结构。高分辨CT一般采用肺窗。
正在妊娠或哺乳的女性。
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间质性肺病 哮喘 呼吸系统感 职业肺病 慢性阻塞性 呼吸内科疾 慢性咳嗽 胸膜疾病 小儿哮喘 肺纤维化 肺气肿 支气管炎 感冒 肺吸虫病 肺栓塞 支原体肺炎 肺大泡 慢性阻塞性 大叶性肺炎 吸入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 咳嗽性哮喘 肺大疱 特发性肺纤 大咯血 细菌性肺炎 急性支气管
失眠 红斑狼疮 甲亢 糖尿病 股骨头坏死 白癜风 牛皮癣 癫痫 抑郁症 前列腺炎 肺癌 肝癌 子宫肌瘤 乙肝 小儿脑瘫 不孕症 近视眼 尖锐湿疣 口腔溃疡 冠心病 痔疮 鼻窦炎 丰胸 尿毒症